日前,路桥集团召开党委会(扩大)会,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来闽来厦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以及省、市有关会议精神,提出要在“深学”上下功夫,以“效率”保障落实,以“创新”促进发展,奋力冲刺四季度,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会议指出,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职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闽来厦重要讲话精神上来,聚焦年度生产经营任务完成,以“两化三单”确保贯彻落实工作取得实际成效。要发挥人才“头雁”效应,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以实干实为带动改革落地落实。
近年来,路桥集团紧密围绕市委市政府赋予的“市政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服务商”新定位,持续推动规模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推动传统产业补链强链,推进工程建设投建管营一体化,构建价值共创、风险共担的贸易产业共同体,拓展混凝土上下游产业链,把产业链优势转化为集团产业竞争力。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依托路桥集团路域资源布局交通能源、交通材料、低空经济等交通科技新兴产业。实施人才兴企战略,弘扬“工匠精神”,打造“四支人才”队伍,打通优秀青年人才晋升通道,为高水平人才提供人才公寓,为员工铺平“前进道路”,解决“后顾之忧”,营造更有吸引力的人才环境。
在企业战略的引领下,路桥集团呈现出一幅热火朝天的奋斗景象。近日,集团系统多家公司获得省、市级“工人先锋号”“五一先锋号”先进集体表彰,这是路桥集团提倡工匠精神,培育人才、树立标杆的成效体现。
培育典型,树立标杆,促进创新深度融合
近日,福建省总工会及厦门市总工会公布了一批2024年“工人先锋号”“五一先锋号”先进集体表彰名单,路桥集团系统多家公司榜上有名,依次为:百城交通公司管廊工程组获评2024年福建省“工人先锋号”,工程公司厦金大桥(厦门段)工程项目部、百城公司东山变管廊二期代建项目经理部、管理公司隧道运营管养中心获厦门市“五一先锋号”荣誉。
培育典型,树立标杆,引领企业创新发展。近年来,路桥集团聚焦争优、争先、争效,切实发挥工会桥梁和纽带作用,紧紧依靠广大干部职工,在思想引领铸魂、建功立业赋能、生活品质提升、深化改革强基等方面勇于创新、担当作为,激励和引领广大干部职工凝心聚力、勇毅前行,以出色工作和崭新成效全面实现职工与企业共同发展。
同时,积极培育并注重宣传培养典型,踊跃参与全国、省、市、区各级评优创先活动,积极开展工人先锋号、模范职工之家、业务标兵、岗位能手等模范典型的推荐评选,最大限度动员和引领职工、团结会员积极建功立业,不断激发广大职工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服务支持集团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赶超。
路桥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要发挥人才“头雁”引领效应,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构建支持“3+1”战略发展格局的体制机制,加快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典型风采:
厦门市“五一先锋号”
——厦门路桥工程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厦金大桥(厦门段)工程项目部
聚焦核心技术攻关,推动项目创新发展
一张硬纸板、几张简易的椅子,厦金大桥(厦门段)的施工现场,你时不时可以看到这样的临时“床铺”,他们以天为被、以地为床,稍作休息后又立刻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以前总说我们干活有四天,白天、黑天、晴天、雨天,在这个厦金大桥(厦门段)项目就只有一天,干活的那一天。”厦门路桥工程公司厦金大桥(厦门段)A1标段经理陈振福打趣地说。
厦金大桥(厦门段)项目控制性工程刘五店航道桥是福建省内最大跨径桥梁,也是福建省第一座离岸式海中悬索桥,其中锚碇基础为国内首创前后分体式钢壳混凝土沉井(共计4个)。钢沉井加工过程如同一个大型的积木拼装现场,东锚碇钢沉井节段在福州钢构件场内加工完成后陆运至泉州制造基地进行总拼、接高。
在今年7月台风季期间,为给后续沉井浮运和下沉预留足够时间,钢沉井(前井)必须在6月下旬完成拼装,这对项目建设团队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项目建设团队铆足干劲,“白+黑”夜以继日推进,最终仅用3个多月就完成了钢沉井(前井)生产、拼装任务,比常规钢沉井加工制作周期足足缩短了一半。
这样“路桥速度”贯穿了厦金大桥建设的多个重要项目节点。又如,厦金大桥(厦门段)刘五店航道桥东锚碇钢沉井从泉州船厂出坞,托运至厦门达85海里(157公里),是目前已知最长距离海上沉井浮运。一个钢沉井就有8个篮球场大、10层楼高,在海上,半米风浪大概就会对这个“庞然大物”造成30吨推力。
为确保钢沉井顺利浮运到位,厦门路桥工程公司厦金大桥(厦门段)负责人刘宝森多次组织召开专家评审和技术交底会议,积极与厦门海事局、泉州海事局等单位沟通协调,解决现场及运输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情况。在第二个钢沉井(后井)施沉时,充分吸取了钢沉井(前井)施工的经验,厦门路桥工程公司指导施工单位对施工方案、助浮结构等进一步优化。8月30日晚上11点,通过使用自主研发的锚碇沉井定位系统,及时准确地反馈沉井偏移情况,“手眼并用”实现厘米级精度着床。第二个钢沉井施沉仅仅用了36小时,比第一个钢沉井施沉缩短了一半的时间。
自厦金大桥(厦门段)开工建设以来,厦门路桥工程公司坚持创新引领发展,瞄准核心技术,统筹策划项目科研攻关十余项,实施产学研联合攻关,推动项目创新发展。
厦门市“五一先锋号”
——厦门路桥百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东山变进出线地下综合管廊工程二期代建项目经理部
抢进度、保工期,全力推动项目“加速跑”
在新机场片区,东山变进出线地下综合管廊工程二期项目现场呈现一番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嘈杂的指挥声、忙碌的钢筋工、来回穿梭的工程车、24小时不停歇的机器……对于管廊工程而言,2024年春节正是赶工期的黄金期,项目经理部放弃回家过年,组织累计施工人数1200人次,值守工地保障工程进度。
这已经是他们自2022年8月开工以来,连续两年春节不停工了。厦门路桥百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路桥百城投资”)项目经理周文欢说,“我们春节不停工,通过班组轮班实现人休机不停,抢进度、保工期,全力推动东山变进出线地下综合管廊工程二期代建项目‘加速跑’。”
他们奋勇拼搏、争创一流,传承新时代工匠风采,以劳模精神书写未来,吹响新时代“工人先锋号”嘹亮号角。前不久,他们所在的厦门路桥百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东山变进出线地下综合管廊工程二期代建项目经理部,荣获市级“五一先锋号”称号。
这一荣誉的背后,是他们扎实的业绩。他们积极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大力推进征地和管线迁改等要素保障工作:一方面与国网厦门供电公司建立“三级联创”机制,合力促迁改,2024年2月完成全部电力迁改后,科学组织施工,坚持“快字当头提效率”,加大项目投入,2024年前三季度完成建安产值16636万元,占序时进度12050万元的138%,为项目按期完工打下坚实基础;另一方面,就项目征地分而散的特点,积极主动划片与各街道对接,专人负责,有效促进征拆,于2023年8月基本完成,为项目顺利推进保驾护航。
今年6月,项目经理部成功承办了2024年度“安全生产月”有限空间应急救援演练暨智能建造现场市级观摩会,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认可。此次演练涵盖了事故应急救援处置的各个环节,以实操方式提升各参建单位安全生产意识及应急处置能力。同时,现场设有管廊不同施工工艺、施工质量检测测量机器人、多功能AI+爬壁检修机器人、MR混合现实交互系统,BIM应用等职能建造展示区,有效展示管廊发展的科技引领,进一步提升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智慧管理和安全文明管理水平。
省级“工人先锋号”
——厦门路桥百城交通工程有限公司管廊工程项目组
发挥“头雁”效应,激发群众创新活力
在城市“地下动脉”管廊项目建设工作者中,活跃着一支积极探索工艺、设备创新的队伍,他们是厦门路桥百城交通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路桥百城”)管廊工程项目组。这个组成立于2018年,由省级金砖会务保障先进个人、市级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高级工程师等先锋队员组成。
他们以奋斗为本,以创新为荣,多年来,不断在管廊项目技术创新方面深耕探索,促进技术创新与施工管理深度融合,解决行业痛点、难点,实现了由“工”到“匠”的转变,并于今年8月荣获省级“工人先锋号”。
美山路地下综合管廊项目预制廊体在吊运拼装时,路桥百城工程质安部郭春升遇到了困难,“传统的吊装工艺通过履带吊等起重设备对廊体逐节安装,过程中需重复拆装钢管支撑,给预制管廊构件吊装带来了阻碍,也对施工安全带来了隐患”。
在多次施工受到一定的限制后,郭春升开始琢磨研究如何来改善施工工艺,通过大量查阅和借鉴以往的施工经验,来回奔波于施工一线,结合管廊装配式的设计特点,利用三维CAD软件建模,模拟设备工艺的实际操作,成功自主研发了设备“一种预制构件悬拼机”。
“在技术团队的通力合作下,凝聚大家创新智慧的‘悬拼机’应需而生,既保证了安全性,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工人负担。”郭春升介绍。
目前广泛运用于我市多个地下综合管廊项目的“悬拼机”,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在全国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以技术创新助力降低成本、缩短工期,大幅提升工作效率。
郭春升是该项目组的“领头雁”,先后获得“厦门行业(数字)工匠”“福建省数字工匠”“福建省金牌工匠”等荣誉称号。在他的带领下,充分激发了项目组的创新活力,成立了“郭春升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带领团队开展科创研究与运用,目前已取得实用新型专利15项、外观专利1项,发布1项地方标准,1项课题结题验收鉴定,该课题获得省质安中心“四新技术”推广应用并荣获2023年福建省公路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研发成果实现科技赋能,依托技术优势签订了一系列专利产品相关应用合同,累计承揽项目9个,产生营收约6000万元,实现税利近300万元。该项目组于去年9月,荣获厦门市总工会授予的“五一先锋号”。
项目组充分发挥创新优势,主动承担急、难、险等重点保障项目,攻坚克难,参与环东海域美山路地下综合管廊、滨海东大道管廊等多个工程建设,助力建设重要市政管线走廊和交通干道;全力以赴推进文屏路(植物园东门段)交通改善项目等十几个“即提即改”项目,解决道路长期拥堵问题,以实际行动践行为民办实事,便利民众出行。
厦门市“五一先锋号”
——厦门市路桥管理有限公司隧道运营管养中心
匠心管养,平安隧道
今年9月8日,海沧隧道进岛方向106号灭火箱,一辆农用车侧翻在慢车道。正在进行日常巡查的路桥管理公司海沧隧道路产管理中队B班负责人李运杰立即启动公司应急预案,安排同事钟铭耀在事故现场前端协助疏导交通,他本人随即投入到现场救援。
正当他拿着路锥前往事故现场前端加强安全布控时,一辆重型水泥罐车冲进事故现场……在水泥罐车冲向李运杰瞬间,说时迟那时快,他立马带着正在身边的一位医护人员,向安全位置闪躲,避免受到人身伤害。
这是路桥管理有限公司隧道运营管养中心遇到突发事故一次及时有效的处理方式,展现了较强的应急处置力和战斗力。他们紧急启动应急预案,拼抢“黄金时间”,快速化险为夷,高效应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消除重大隐患,保障隧道安全运营。
翔安隧道和海沧隧道作为厦门重要的进出岛通道,隧道管养不同于普通的桥梁管养,隧道管养整体要求高、难度大。隧道运营管养中心成立于2023年2月,由各专业技术工程师、电工、消防工、排水工等组成,主要负责翔安隧道和海沧隧道日常运营管养,承担应急抢修保障任务。
秉持“匠心管养·平安隧道”的管理理念,运营管养中心采用“日常检查+经常性检查”相互结合、“机械化+人工模式”深度配合、“人工巡检+监控巡查”等方式,聚焦隧道结构、绿化、保洁、通风照明、消防排水、静电除尘等运营事务,利用智能化、信息化机电联网联控平台,不断完善全方位、全时态、零距离的科学动态管养体系,实现隧道巡养标准化、设备维保科技化、应急响应迅速化的工作目标。
同时,针对隧道的管养特殊性,他们在应急预案上采取“一隧道一预案”的模式,细化隧道各类应急处置方案,含火灾事故、交通事故、供配电系统主电源失电、排水系统故障(主潜水泵多台故障/多条排水管道爆管)、隧道洞口雨水涌入、自来水爆管等应急处置四类十项,圆满完成了春运、“两会”、“五一”、中秋、国庆节等重要节点以及防汛防台风期间隧道应急保障工作。
(https://epaper.xmrb.com/xmrb/pc/col/202410/25/node_A05.html)